当前位置 > 首页 > 行业动态

2011年中央农村工作三大重点

来源:作者:佚名

2011年中央农村工作三大重点

2011011709:28 半月谈

 

  2010年12月21日至22日,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。会议系统总结了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,科学谋划了“十二五”时期农业农村发展,重点研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问题,并全面部署了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。
  农业现代化――“十二五”农业农村工作战略目标
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,“十二五”时期,要“按照在工业化、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,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,在收入分配格局调整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,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着力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”。
 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,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“十二五”规划建议首次提出,要“在工业化、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”。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,大力发展现代农业,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,使工业化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协调发展,是“十二五”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、战略目标。
  数据显示,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%,且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2/3以上;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5%;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/8和第三产业的1/4左右。因此,我国必须改造传统农业,走现代农业之路。
  按照中央部署,就是要“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,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,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,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,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,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、标准化、规模化、集约化。”
 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指出,世界各国的农业分两大类,一类叫做“传统国家农业”,这些国家开发早,人口多,人均土地面积比较少;另一类叫做“新大陆国家农业”,像北美、南美、大洋洲等大陆的国家,相对来说,这些地区人口少,人均土地较多。这两类国家的农业都要实现现代化,但发展方向存在很大的差别。
  这就要求,我国发展现代农业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经验,必须走“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”。
  陈锡文强调说,当前农业现代化要找准着力点。应切实增加投入,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;应加快农业科技进步,增强科技成果转化、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的能力;应加快推进对农村土地所有权和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、登记、颁证工作;应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支持,吸引农民组织起来提供自我服务和自我保护,提高农民进入市场和抵抗风险的能力等等。
  水利改革与发展――列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优先领域
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,要“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,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,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,注重科学治水、依法治水,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,大力发展民生水利,不断深化水利改革,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,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,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”。
  “水利欠账太多,要出大问题。”陈锡文在公开场合多次表达自己的担忧。
  去年年初,持续数月的西南地区特大干旱,造成5000多万人受灾、近500万公顷农作物受损,其持续时间之长、波及范围之广、影响程度之深、造成损失之重,历史罕见。而西南旱灾过去才几个月,我国又遭遇局部地区超过1998年的特大洪水,全国200余条河流出现超警戒线水位,上百座城市不同程度受涝。
  对这两次灾害,本刊均发表了反思性文章,一为《追问西南大旱:谁来为小水利“埋单”》,一为《走近洪灾:有多少损失本可避免》。两相比较会发现,虽然旱灾涝灾截然不同,但暴露的问题却有极大的相似之处――水利设施,尤其是部分小型水利、农田水利、民生水利,其建设投入长期不足,管护乏力,缺失损毁现象严重。
 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与农业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指出,不少农田水利设施还是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投资兴建的,这么多年下来,缺乏投入与维护费用,许多农村的贮水设施都已被淤平,起不到贮水的作用了;种粮的比较效益低下使农民不愿意进行水利投资;大江大河、城市用水库、发电用水库、工业用水库都修建得很漂亮,到农民田头的最后几公里、农民的用水、农业的用水则无人问津。上述原因致使不少地方的水利设施在关键时刻“掉链子”,在风调雨顺时还能凑合着用,一遇较大的旱情、洪水就无能为力了。
  水利改革与发展到了必须要有所作为的时候了。要提高认识、加大投入,理顺机制,形成治水兴水的合力,推动水利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。
  稳粮保供给――2011年“三农”工作首要任务
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,“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,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”,并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今年“三农”工作的首要任务,“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,努力提高单产”。
  去年以来,我国多种农产品轮番涨价。一开始是大蒜价格飙升,以前买一堆大蒜的支出,现在只能买一头,网友戏称“蒜你狠”。随后,绿豆、白糖、苹果、蔬菜、粮食等农产品轮番涨价,“逗你玩”“糖高宗”“苹什么”等词汇风行网络。
  对此,农业部表示,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成本推动,而价格短期剧烈波动的品种,则是有炒作资金在兴风作浪。同时,去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,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7年增产。所以总体上看,我国主要农产品供给是有保障的。但是要在高要求下延续向好势头,“面临的困难之多、压力之重、挑战之大,是这些年来从未有过的”。
  “粮食大县、工业小县、财政穷县”的农业生产困境没有改变。“粮食生产越多,经济越落后”的现象让部分基层干部、种地农民对发展农业、保护耕地缺乏热情。近年,虽然国家连续加大对农民种粮的补贴力度,但就单位面积补贴金额来看,其作用仍然有限。
  城镇化快速推进下的耕地保护压力日益增加。2010年,让农民“上楼”的现象愈演愈烈,不少地方打着城镇化、工业化的幌子,强征滥占耕地,屡禁不止。调查显示,从1997年到2007年,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1.23亿亩,到2020年确保18亿亩耕地的“红线”压力巨大。
  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依然脆弱。农田水利建设滞后,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萎缩,超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使农地面临退化之忧。尽管2010年我国粮食再获增产,但陈锡文指出,“粮食的产能越来越向水资源极为短缺的北方地区倾斜,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粮食供求平衡和国家粮食安全,其可持续性如何,令人忧虑”。
  由此可见,稳定发展粮食生产,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工作,并不因为丰收就能放松和忽视。保障粮食等农产品的安全供给,不仅是今年“三农”工作的首要任务,也是“三农”工作长期的中心任务。(《半月谈》2011年第1期)